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的适切性研究以湖北

来源:世界经济文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问题提出 以1990年设置工商管理硕士(MBA)为标志,开启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先河。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一次性审议通过19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型设置方案

一、问题提出

以1990年设置工商管理硕士(MBA)为标志,开启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先河。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一次性审议通过19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型设置方案,提出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标志着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9年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硕士层次设置有40种类型,在博士层次设置有6种类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重已超过学术型,改变了学术型研究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提高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成为重要议题。早在2013年3月29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研究生教育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1]。2017年1月23日,教育部联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要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结构适应性,建立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2]2020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增强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3]。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加主动、及时、精准地对接行业产业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其改革的重中之重。2020年9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供给与需求相匹配、数量与质量相统一,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培养能力相匹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节奏。”[4]“传统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强调学生介入学科前沿,追求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培养的是学术研究者,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的是专业实践者”[5],以“适应社会需求,强化职业导向”[6]为原则,应用实践性更加突出,职业针对性更加明显,社会需求性更加鲜明。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新常态”阶段,发展动力逐步从投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加之面对后疫情时代和逆国际化潮流,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因此,更加主动、全面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既是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准则,也是促进新发展格局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在措施和重要步骤。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如何增强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切性作出了有益探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适切性的比较与借鉴[7][8];二是区域间、省域间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研究[9][10];三是省域内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研究。通过梳理众多文献发现,关于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适切性研究存在“宏观探究多、中观讨论少”“整体概论多、专业分析少”“域外借鉴多、域内分析少”等问题。基于此,笔者依据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考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的适切性。

二、理论框架

1980年,潘懋元正式提出了教育的两条规律,简称教育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规律。“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11],所谓“适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受其制约”,另一方面“为其服务”。“受其制约”是前提,“为其服务”是方向。二是教育自身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教育内部规律受到教育外部规律的制约,教育外部规律通过内部规律起作用。教育的内外规律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为哲学基础,以系统论为方法论基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教育规律宏观体系最深刻、最全面也是最好的概括之一”[12]。固然在区域发展差异理论看来,受历史遗留、经济实力、科教基础等因素影响,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与经济在区域间出现错位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在一定时期内这种差异有所扩大也在所难免,但笔者认为,当前要逐步实现区域内教育与经济的基本适切,理由如下:一是必要性,区域间教育发展差异从深层次体现了社会地位的不平等,长此以往容易影响相对落后地区社会发展的持续性甚至引起不稳定因素。二是前提性,随着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学术型和应用型并重的国家战略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定持续扩张,增加相对落后地区的专业学位授权点、授予单位和招生人数已是大势所趋。三是可能性,鉴于硕士专业学位审批权已下放至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省级统筹为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等部委进一步提出,“不断扩大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区域内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权限,增强专业学位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完善省域研究生教育布局。”四是独特性:本区域培养的人才符合、引领本区域的需求和发展。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省份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不同产业,并与当地的特殊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各省产业特色的发展与创新均需要大量本地培养的专门人才。同时,市场调节和宏观计划下的人才流动很难解决特色人才需求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根据教育外部规律及与内部规律的相互关系理论,引申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经济的四维框架图。见图1。这一框架具体包括招生规模与经济总量的协调性、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性、培养主体与产业层次的一致性、单位分布与产业分布的吻合性四个维度。

文章来源:《世界经济文汇》 网址: http://www.sjjjwhzz.cn/qikandaodu/2021/0726/1017.html



上一篇:摄影报道
下一篇:浅析体育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有效性

世界经济文汇投稿 | 世界经济文汇编辑部| 世界经济文汇版面费 | 世界经济文汇论文发表 | 世界经济文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世界经济文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